对称加密算法
非对称加密算法
md5
数字签名
#endeco,加解密算法,编码解码
##对称加密算法:
1. 对称加密算法的加密和解密过程使用相同的密钥,加密和解密速度非常快;
2. 对称加密算法存在密钥管理、密钥分发等问题。如果密钥泄漏,加密数据就会失去保护。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应用广泛,可用于对电子邮件、数据库、文件和网络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较为古老,被AES所取代,但在某些企业级系统中仍在使用;
3DES(Triple DES):是DES的改进版,使用三个64位的密钥,提高了安全性。
###场景:
对称加密算法:适用于数据量较小,且需要高效加密的场景。
###原理:
对称加密算法是一种基于同一个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的加密方式。对称加密算法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密钥,这个密钥只有发送方和接收方知道,而第三方无法获取到这个密钥;
发送方使用这个密钥进行加密操作,将明文数据转化为密文数据,并将密文数据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解密操作,将密文数据转化为明文数据,并获取到原始的数据内容;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密钥需要保证安全,不能被第三方获取到。如果密钥泄漏,就会导致数据不安全。
对称加密算法相比于其他加密方式,具有计算速度快、加密效率高的优点。但是由于密钥只有发送方和接收方知道,所以使用对称加密算法时需要保证密钥的安全性。
AES实现原理: AES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它的实现原理基于四个步骤来进行加密和解密:
SubBytes:通过一个S-box替换输入的字节,将每个字节替换为其对应的S-box中的值。
ShiftRows:将每一行循环左移若干次,使得每个字节移动到对应的列上。
MixColumns:对每一列进行线性变换,输出新的列值。这一步操作消除了某些加密算法中的简单模式,如简单的轮换和逐位递增。
AddRoundKey:将一个预定义的轮密钥与运算结果相加,用于消除不同轮所产生的影响。
每一个轮次都包含了以上四步操作,除了最后一轮只包含前三个步骤。AES加密和解密的最终结果用于产生密文或明文。
DES实现原理: DES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它的实现原理也是基于四个步骤来进行加密和解密,即:
初始置换(IP置换):将64位输入数据按照给定的表进行置换。
16轮迭代:每轮迭代包含以下步骤:
扩展:将32位输入数据扩展至48位。
密钥混淆:将扩展后的数据与轮密钥进行异或运算。
S盒替换:将48位数据分成8组,每组6位,通过一个S盒进行替换。
P盒置换:使用一个表,根据S盒的结果进行置换。此步骤用于加强加密强度。
末置换(IP逆置换):使用一个表,将64位数据置换为加密结果。
3DES实现原理: 3DES实现原理是以DES算法为基础的,它是将DES算法重复三次来实现的。3DES的实现原理包括以下步骤:
密钥变换:将每个DES的密钥合为一个128位的密钥。
加密解密:3DES包含三个DES加密 / 解密操作,每一个操作都需要一个密钥。
密钥轮换:对于每一个加密块,使用一个新的密钥。对于解密,将使用先前使用的密钥。
3DES实现原理与DES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加密前进行初始置换,16轮迭代,末置换,密钥变换和密钥轮换等等。
##非对称加密算法:
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
公钥可以公开发放,私钥对加密方保密;
非对称加密算法可以解决对称加密算法中密钥分发、密钥管理等问题;但是,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和解密速度比对称加密算法慢;
在加密和解密过程中,需要使用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密钥可以是对称密钥,也可以是非对称密钥;加密和解密算法是对称的,加密方和解密方使用相同的算法和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RSA算法:应用广泛,用于加密数字证书、电子邮件和网络传输的数据。
ECC算法:用于智能卡、移动设备和物联网等场景,具有低功耗和高效率的特点。
DSA算法:主要用于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
###场景:
非对称加密算法:适用于数据量较大,且需要更高安全性的场景,如数字证书、电子邮件和网上交易等。
###原理:
非对称加密算法(也称为公钥加密算法)是一种加密技术,它使用两个不同的密钥:公钥和私钥。这种加密技术的原理是基于一种数学难题,即RSA问题;
公钥和私钥是成对的,公钥是公开的并且可以被任何人使用来加密数据,而私钥是安全保管的并且只能由密钥持有者使用来解密数据。这种加密技术的安全性在于,解密数据所需的私钥无法由公钥推算出来。换句话说,即使攻击者知道公钥,他也不能使用公钥来破解密文,只有拥有私钥的持有者才能解密数据;
非对称加密算法广泛应用于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中。例如,一些网站会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来保护用户的登录凭证和敏感数据;
数字签名则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来验证文档和信息的完整性和身份。
###RSA(Rivest-Shamir-Adleman)是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其中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同;
RSA的实现原理如下:
```
随机选取两个质数p和q,并计算它们的积n=p*q作为模数。
计算欧拉函数φ(n)=(p-1)*(q-1)。
随机选取一个整数e,1<e<φ(n),且e和φ(n)互质,作为公钥的指数。
计算d为e模φ(n)的模反元素,即e*d mod φ(n) = 1,并作为私钥的指数。
任意一个明文m,将其用公钥加密得到密文c = m^e mod n。
接收方使用私钥解密密文c,得到明文m = c^d mod n。
```
###ECC(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是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加密算法,可以实现与RSA相当的安全性,但速度更快;
ECC的实现原理如下:
```
选定一个椭圆曲线E和它的一个基点G,确定一个大质数q,作为模数。
选取一个私钥k,1≤k<q,并生成公钥P=kG,其中表示椭圆曲线上的点乘运算。
对任意一个明文m,将其编码成椭圆曲线上的一个点M。
计算密文C=M+k*P。
接收方使用私钥k和基点G乘法的逆元素,计算出M=C-k*G。
```
###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是一种数字签名算法,用于验证消息的来源和完整性;
DSA的实现原理如下:
```
选取一个大质数p和它的一个原根g,设q为p的一个大质因数。
选取一个私钥x,1≤x<q,并计算公钥y=g^x mod p。
对明文消息m,计算其哈希值h=Hash(m),Hash为哈希函数。
随机选取一个整数k,1≤k<q,并计算r=(g^k mod p) mod q。
计算s=k^(-1)(h+xr) mod q。
数字签名为(r,s)。
验证签名时,使用公钥y计算w=s^(-1) mod q,和h的哈希值u1=rw mod q,u2=sw mod q。
计算某些值v=(g^u1*y^u2 mod p) mod q,如果v等于r,则证明数字签名有效。
##MD5:
MD5是一种常用的哈希函数,用于将任意长度的数据映射为定长的数据,通常是128比特;
哈希函数将任意长度的数据压缩为固定长度的输出,使得难以从哈希值中推断出原始数据的内容;
###场景:
MD5哈希函数由Ron Rivest于1991年设计,并广泛用于数字签名、消息认证和数据完整性验证等应用场景。
###原理:
MD5是一种哈希算法,其实现原理如下:
填充消息 MD5处理的消息长度必须是512位的倍数,因此需要对消息进行填充。填充的方式是首先添加一个1,然后填充0直到长度满足要求;
初始化缓冲区 MD5使用4个32位的寄存器 A、B、C、D 作为缓冲区,并设置初始值;
处理消息分组 将填充后的消息分成若干个512位的分组,每个分组再进行四轮循环运算;
四轮循环运算 一轮循环运算分为四步:F、G、H、I。每步操作都包含一个非线性函数和一个按位运算。每轮循环会更新缓冲区 A、B、C、D 的值;
输出结果 当所有分组处理完成后,输出缓冲区的值,即MD5的哈希值;
总体来说,MD5算法的实现主要包括消息填充、缓冲区初始化、分组处理和四轮循环运算等4个步骤。
##数字签名证书:
数字签名证书是数字证书的一种,用于证明数字文档的所有权和身份,以及确保文档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数字签名证书通常包含以下信息:证书持有者的公钥、证书颁发者的签名和颁发机构的证书序列号等信息。数字签名证书可安全地验证签名证书是否由授权机构颁发,并保证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通信是安全的。
###场景:
网络客户端身份验证:数字签名证书可以用于客户端身份验证,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够访问受保护的资源;
电子邮件加密和签名:数字签名证书可以用于确保电子邮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及保护邮件内容不被篡改;
网络交易安全:数字签名证书可以用于确保电子交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保障电子商务的安全性;
身份验证:数字签名证书可以用于身份验证,例如登录远程服务器、访问受保护资源等,以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原理:
数字签名是一种消息认证机制,在保证消息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的同时,还能证明消息的来源和真实性。数字签名的实现原理如下:
首先,使用一个哈希函数对待签名的数据作摘要,得到一个短串的“消息摘要”;
然后,使用发送者的私钥对摘要进行加密,生成“数字签名”;
将原始消息和数字签名一起发送给接收者;
接收者使用发送者的公钥对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消息摘要;
接着,使用相同的哈希函数对接收到的原始消息进行摘要计算,得到另一个消息摘要;
最后,验证两个摘要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证明消息完整性、真实性和来源经过验证,数字签名可被认为是有效的;
数字签名技术实现了一种简单、可靠的身份认证方式,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等领域。
Post Views: 467